一、“啄木鸟木刻小组”建立背景
南通是中国公认的“美术之乡”,有光荣的革命文艺传统。1943年春,南通革命前辈邱丰老师(1923-2009年),与当时居家养病的革命先烈徐惊百老师(1915-1946年),在南通商专成立了“啄木鸟木刻社”。在当时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两位先辈精心策划指导青年学生,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成为南通文化史上一段光辉的历程。
我校关工委委员周俭如(中学美术高级教师、2009年退休),年轻时受到邱丰老师影响,进行业余美术创作活动,以后由邱老师介绍参加了农工民主党和“南通前进书画院”。为继承革命传统与文化基因,2014年初,在周俭如老师的提议下,我校关工委成立了老少书画会---“啄木鸟木刻小组”。
小组成立六年来,有专业的辅导老师,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有专用的活动教室,风雨无阻,正常开展活动。数十位学员先后创作了版画“藏书票”作品、铜版画、南通木版门画、木质印章等90多幅版画类作品,促进了老少同乐,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二、 “啄木鸟木刻小组”活动情况
2014年,学校关工委成立“老少书画会暨啄木鸟木刻小组”,由周俭如老师领衔辅导,组织小组学员进行采访、速写,为创作作品做准备。在年底局关工委的首届“童叟喜洋洋书画展”上送展四幅作品。
2015年,“啄木鸟木刻小组”开始藏书票创作,共完成了九幅藏书票作品,在局关工委“童叟喜洋洋书画展”上展出。
2016年,“啄木鸟木刻小组”继续活动。周老师二十多年来教学之余从事南通民俗方言画,每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南通市、县古老乡镇都留下他采风的脚印,长期辛劳,又忽视了颜料、油漆、油墨中甲醛、汞、锡等重金属的危害,六月中旬患病(血液病淀粉样变、造肾脏过滤膜退化)住院,后转上海检查,又转南通治疗,年底才能出院,创作辅导任务难以完成。周老师放心不下学生,多次在疗程的间隔回校辅导,于年底前完成了一组12幅木刻拓印藏书票的创作,又一次参加当年局关工委主办的《童叟喜洋洋书画展》。
2017年,“啄木鸟木刻小组”新老交替,在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帮助下挑选了四位新成员,在创业楼广告活动室利用每周二中午时间进行活动,平时课外活动由老生带动。每次活动时,周老师一早就到校做范画准备,常常把自家的相关设备带到学校,无偿地提供给学生使用。他风雨无阻,没有午休,打破了生活节奏,多次克服了生理上的痛苦,终于完成了创作与辅导任务,八位同学共完成了28幅藏书票作品。
2018年,“啄木鸟小组”开始了非遗项目的学习。周老师带领“啄木鸟木刻小组”同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新四军老战士照片展,群艺馆和个簃艺术馆的“前进新春画展”,革命文艺战士史白、徐惊百故居,并祭扫了他们的墓堂。
同时,邀请南通非遗工坊杨红卫博士到校和学员座谈交流,邀请南通现代版画领军人物顾忠兵教授给学员作讲座。为了让学生短期内能看到效果,周老师还进行了铜版画教学,辅导学生创作了铜版画十余愊。
2019年3月,为配合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周老师组织学员参加了“祖国印记”全国中学生篆刻大赛创作活动,选送了8件作品。
6月,为欢送老学员钱玉凤离校举行专门仪式,周老师特地向钱玉凤同学赠送了他精心制作的篆刻印章和书法作品。
9月,经考核,又在艺术设计系挑选了四位新同学加入小组。
10月,带领小组学员参观了位于唐闸古镇的“1895版画工作室”。
11月,向局关工委报送了11幅庆祝建国70 周年专题书画作品。
三、“啄木鸟木刻小组”今后打算
开展常态化、透明化活动。除了进行长线的南通非遗项目木板年画创作外,还将带领学生进行速写训练、铜版画的创作和其他类版画的创作。
1.每学年在新生中发展新学员。小组活动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每学年举行一次欢送老学员的活动,为离校的老学员赠送印章和书法作品。
2.争取把“啄木鸟木刻小组”打造成一个优秀品牌。坚持久久为功,为解决教师的新老传承问题,实行青蓝工程,在学校现有中青年美术教师中发现培养美术创作能力强的老师,让其参与铜版画、木版画的创作与制作。
3.添置新的设备:铜板机、铜版和其他金属版、防腐剂、溶剂以及各种油墨和其他的设备材料,增添展示设备。
4.活动形式除了正常辅导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①继续邀请社会上有影响的版画家来校开展讲座、辅导。
②有计划组织学员参观本地高校和研创机构的版画专业场所。
③开展祭扫南通版画先驱徐惊百、史白等革命烈士的活动。
④扩大小组影响,定期开展面向全校同学、面向社会的相关作品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