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厚德载物
——回忆我的教师生涯
刘德清
1975年秋我在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前,学校安排我们到如皋薛窑中学实习。
来到这所学校,才知道这里的教学师资力量很强,有清华大学毕业的老先生教数学、物理、化学,有北大德语系毕业的老师教外语,正在编写《汉德成语词典》。语文学科组长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的工作热情很高,为了提高基层学校的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请来了一位英才作讲座,题目是《红楼梦研究》。我慕名前往听讲,真是一堂高水平的文学艺术欣赏课,我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老师是文革前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校受同窗诬陷,毕业分配受到影响。如皋教育界一位领导说:“到我们这里来吧!”于是,把他深藏在如皋薛窑乡一个只有三个班的初中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大学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取山东大学读研。学业完成后到南通师范学院当教授、副校长,后来是南通市副市长、江苏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领导干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南通人都知道这位杰出人才名叫王湛。
我在薛窑中学实习的这几个月收获可真大,明白了一个道理 :伯乐就是爱惜人才,善用人才,保护人才;当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支援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
1976年1月我被分配到如东县岔河中学工作,当一个工读班(没有被录取计划内高中的农村孩子)的班主任。我教过这个班的政治、语文和数学课,工基农基课还带他们开过手扶拖拉机。他们的实习工厂就是一个加工棉絮用的轧花车间,劳动实习又苦又累。这班同学肯吃苦,勤劳、朴实、求知欲望强,我上大学前就插队落户在岔河,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师生间像朋友一样。如果发现有同学没到校,我就去家访,帮助排忧解难,希望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做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劳动者。高中毕业后这班同学都回家务了农。
四十年后,这班同学邀请我回岔河聚会,我发现他们发展得都不错。有不少男同学参军入党再回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有位女同学告诉我,她办了一个服装厂,效益还不错。有位男同学叫唐国建,开着小轿车接我和同学们去他家参观。他家住岔北乡,自盖二层楼小别墅。楼上住着儿子媳妇和孙子,楼下是他陪老母亲住。当年他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上高中,亲自下河摸了一篮子螺儿送给学校要求扩招,感动了革命前辈老校长,才办了这个工读班。现在这些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勤劳致富。我看到楼房周围长满瓜果蔬菜,南面一大片自留地稻花飘香,丰收在望。他又带领我参观了后屋的小产品加工车间,竟然还有两台大机器。我很惊讶:“你真是亦工亦农,一世不穷啊!”唐国建说:“刘老师,我们乡下空气好,你就到我们这儿来养老吧!”我很感动。
1977年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 ,学校积极动员高二年级的同学报考大学。当时的学制是小学五年中学四年,所以高二的学生才十六、七岁,区领导不批准他们报考大学。有两个岔河制刷厂的工人,一个叫宋小江,一个叫陈俊杰,他们是往届毕业生,经常到校请老师辅导。宋小江天天晚上到学校让我讲物理课。我也向南通中学老师要来试卷给他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恢复高考第一年,宋小江考取了南通师范学院物理系。制刷厂做了两只木箱子,一只送给宋小江,另一只放在车间,准备送给未被录取的工人陈俊杰。这个举动对陈俊杰促动很大,他夜以继日,发奋读书,准备来年再考。
那年我当高二甲班班主任,教两个班的物理课。我们教师都住校,一心扑在教学上。校长、主任和任课老师见面,就是讨论哪几个学生有希望,要好好培养参加78年高考。
学校统一安排政治、语文、数理化各科目,为这些学生开小灶进行辅导,从来没想到收费这两个字。有位学生叫蒋金泉,家住农村,生活困难,我就帮他申请助学金,买好饭菜票给他在校吃饭加强营养。还有位学生叫姚毅是独生子,父母亲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不同意他考大学。我们就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直到父母同意并支持儿子复习考试。对于大多数没有参加高考愿望的同学,我们就加强能力的培养,比如让他们当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务,在活动中增长他们的才干,为高中毕业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学校因材施教获得了双丰收。我们班78年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后在公安、供电、银行,粮食局等部门工作。有一位同学叫凌小幼,参军到北京海军大院,因为会放电影,一直留在部队。因为是高中生,多次被推荐到海军政治学院,总政军事学院,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提拔晋升为上校军官。后来在上海海军某研究所当政委。转业后在上海金融系统工作,副厅级干部。
78届高考岔河中学首战告捷,轰动全镇,学校声誉倍增。学校将录取的学生姓名和录取大学,用大红字张榜公布在教室东面墙壁上,十分醒目。
俞志宏,南京工学院(也就是东南大学)动力系。(毕业后在常州化工厂当厂长,工程师)。
姚毅,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毕业后在南通气象局、团市委工作,任市信访局副局长、市政务中心监察局长)。
刘世平,扬州大学农林系。(毕业后留校当教师,读研后获博士学位,现为硕士生导师)。
蒋金泉,山东省矿业学院地下采煤系。(毕业后留校当教师,现任山东科技学院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津贴)
黄胜海,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南通市农林局土壤研究所工作,是三级研究员)。
在大家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陈俊杰还没得到通知,来学校询问时精神恍惚,极度紧张。正好我丈夫在我学校休假,连忙安慰他说:“别着急,马上会到!你的志愿是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系,你的成绩已超过分数线了,肯定能录取。我也是南京工学院毕业的,学校在全国招生,量很大,发通知书也要用很长的时间。耐心等待,会有的。”一番内行话打开了他的心结,他舒展了紧皱的眉头,松了一口气,回工厂去上班了。我丈夫对我说:“刚才陈俊杰的神态有点危险,必须好好疏导。这是个人才啊!”虽然是往届毕业生,我们同样关心。没过两天,陈俊杰拿到了南京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来学校向老师报喜。毕业后,他在南通大学自动控制系教学,又去母校现在是东南大学读研考博,再回到南通大学教书,评上正教授。后来还是被东南大学聘为正教授。
人们赞美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对此我深有体会也很自豪!几十年耕耘在三尺讲台,和学生朝夕相处,面对面交流,酸甜苦辣都有。但是,付出总有回报,当培养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1980年我调到南通市第八中学工作,没几年学校就转型为职业中学。我们曾经在学校安排下进行自主招生,招进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有机电班,输变电班,电子元件班,服装班等。我当了电子元件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特点是男同学少女同学多。美女多,各有各的特长,能歌善舞。学校在段家坝体育场开了一次校运会,我们班运动会得奖名列前茅。女同学赵琼竟然得到十项全能冠军,惊艳全校。从此以后,常有男同学在教室门口转悠,还有校外的人来骚扰。我就请黄叔亭老师帮忙,黄老师是个体育运动多面手,手臂力量令人敬畏。只要有入侵者来校,黄老师笑嘻嘻地握着他们的手就把他们“请”出去了。我们都尊重关爱学生的黄老师。
我意识到加强班级管理很重要,在学校教务处和团委指导下,成立了班委会和团支部,选举全永勤任班长,白素勤任团支部书记,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能够以身作则带领全班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并开展好学校的各项活动。
职业班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进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还专门选送我们几个物理老师到南通职业大学去进修培训,学习电子技术。所以,我们都是既教物理,又教专业课。这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完成在校学习任务后又被顺利地安排到工厂实习,有电视机厂、无线电厂、电容器厂和元件厂。那时候南通的电子行业也很兴旺发达,学生在工厂深受欢迎。为了解学生的实习安全和实习效果,教导主任达鉴诗经常带领我们班主任到各个实习单位去看望学生,要求厂方安全科、教育科,保证每个学生实习生产的安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师傅带,实习生多的工厂还要求有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培训。
实习圆满结束后,我们从毕业生中推荐了两名优秀学生庄明华、汤晓岑给学校领导选拔。经过学校考察、教育局批准,他们都留校当了老师。后来他们也抓住时机进修学习,读到了本科,成为南通职业中学合格的专业课老师,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南通职业中学校庆十周年大会上,学校请来了南通市文工团的白素勤和赵琼表演节目,一个是诗朗诵,一个是女声独唱。她们俩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夸赞!

刘老师(前排左四)和85元件班的学生在一起
几年后,白素勤特地来我家看望我,她告诉我说,她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毕业了,并且留校当了老师,已经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我听后喜出望外,很自然地说:“既然当了老师,今后就是认真教学,要走写论文评职称这条路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又过了好几年,电子元件班的同学聚会,我和达鉴诗老师也受邀参加。同学们都是五十来岁的人了,一个个意气风发,家业有成。男同学石磊的儿子石宇奇当上了羽毛球世界冠军,为中国争了光!白素勤评上正教授级高级教师,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江苏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类评委。真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听着他们交流、演讲、歌唱,我感到既欣慰又自豪。
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