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教师职业的代际传承
马亚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我最熟悉的职业。
我的爸爸是一名教师,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如皋师范学校,先后在郭庄、冷庄、谢甸等村小任教,后来任加力乡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并在这个岗位上退休。那年头,教师很清贫,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二十九点五元,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有所增加。但他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受乡亲们的尊重和学生们的爱戴。
在我的心目中,爸爸也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就是爸爸教我如何查《新华字典》。记得当时查的是万寿无疆的“疆”字,这个字的笔画特别多,总笔画15画以上;偏旁部首也很复杂,我们开始不清楚部首是什么。爸爸耐心告诉我,“疆”字的部首是“土”,3画;先在部首的那一页,根据笔画数找到部首“土”;接着在部首为“土”的那一页15画以上的字中,找到“疆”字;然后在“疆”字那一页,找到汉语拼音和含义解释,是边界、境界,引申为界限、极限的意思。从那以后,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遇到生僻的字我都能通过查字典认识和理解。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教师好神气呀!
我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妹妹。小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艰苦了。我小学、初中正好碰上文革时期,劳动课比较多,平时放学后要帮家里挑猪草,寒暑假还要到生产队劳动为家里挣工分,老家邻居姑姑至今还记得我当年和她一起在田里“打药水”的事。农村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爸爸说我是晒黑了皮肤练红了心!
1982年参加高考,我的考分超过了本科录取分数线,选择志愿时,受到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并被录取,成了一名准教师。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通市教育系统工作,当了一名思政课教师,长期从事中职和高职班的德育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像爸爸一样,对学生平等相待,对教学认真负责。尤其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教育、鼓励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他们发展得都不错,有些自主创业当老板,有些是技能型工人,有些是销售服务顾问等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
2012年,我新买的一辆家用轿车去4S店装潢贴膜,巧遇南通中专96物管班毕业的学生沙曦,他正在这家店上班。当年爱踢足球的顽皮鬼,十几年后遇见我特有礼貌,一阵寒暄后,热情地把我的车开到车间,找人给车贴了膜,效果我很满意。我以一个客户的身份,充分享受到他的优质服务,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我从教的三十多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持续提高。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标志着教师这个职业再次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尊敬。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实施,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使得提高教师待遇受到法律保障。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2002年,我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后来被定为首批专业技术五级岗,有了不错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
我父亲的大女婿即我先生和二女婿(我家的上门女婿)也是教师。我先生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学老师、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9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李克强、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和我先生是教师小家庭,教师之家和谐、温馨、上进,我们的言传身教让下一代深受影响。我父亲的孙子即我的侄儿马天鹏,也成了一名年轻教师。2008年,他考上了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定向生,2013年毕业从教,现在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工作,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兼教书法、数学、体育等科目,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教坛新秀、如皋市骨干教师。侄媳妇也是一名教师,现在如皋市北开发区实验幼儿园任教。我的侄儿和侄媳妇也成了教师小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我的大家庭里,教育不仅传承的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家风。当老师就要把学生教育好,用知识改变命运,尽我们的所能,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干一生。上一代的引领,这一代的传承,下一代的践行,秉承着“教书育人”的良好家风,祖孙三代六名教师将“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宗旨代代相传。